口述:黃俊然
1953年出生於台東的黃俊然,土生土長的在地人。
對於人生,他師承自然,覺察一切細微生命的體悟;
關於藝術,他創作獅頭,堅持一股實現自我的信念。
早在造訪獅王博物館前,我們便耳聞台東有一奇人大師隱身長濱鄉,以創作傳統民俗藝術「獅頭」而聞名。
據說,每回創作前,他必先準備三牲四禮,誠心向土地公誠心借把泥土,然後將土洗淨、過篩,再一點一滴將畢生的信仰,與長年累積的傳統民俗素養,細細融入於手中的獅頭創作裡。而親手創作出一尊尊目光如炬、威而不嚇的獨特藝術品,他皆自藏不售,以往若想近距離欣賞,只能親自跑一趟長濱碰碰運氣。
但現在來到台東的朋友有福了,鄰近台東火車站有一處獅王黃俊然親手打造的「獅王博物館」,目前館內展示50多座獅頭供人免費參觀,黃大哥說:「這是我每天投入生命並熱愛著的藝術,能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們,也是一件令人歡喜的事。」
起點 從一代代血液裡流傳的基因開始
初次與黃俊然大哥碰面,我們一早相約在「獅王博物館」門口。黃大哥剛抵達時,身旁還載著一位等著做假牙的阿桑,抬頭一看,原來這裡同時也是他位於市區的齒模工作室。邊走他邊笑說:「從以前到現在,全都是靠著賣牙齒才慢慢養大這群獅頭的。」聽見如寵溺孩子般,又帶著驕傲的口吻,便可知道黃大哥是多麼以這些作品為傲。
父親是一位留學日本的齒科醫師,在日治時代時,因忍不下被日人欺壓的氣憤,失手打死了日本刑事,因而輾轉逃亡到台東,20歲初便改名換姓,直到光復後才回嘉義,娶妻結婚後全家便舉家搬到台東定居。
在大家的眼裡,「流氓醫師」一直是父親的代名詞,黃大哥說流氓教出來的孩子,多少都帶一絲流氓氣息,他的兄弟們都是如此。從小不愛念書又愛鬧事的他,一直在被人看不起的環境下長大,心裡頭總想著有天一定要出人頭地,獲得大家的尊敬。
談起創作獅頭的契機,他說祖先是跟隨鄭成功一起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的武將。後來戰爭停止後,為了謀生,便在街頭開武館、賣武藝、教拳法,而武術、藝術就一代代傳承下來,民俗藝術如同渾然天成般,存在於他的血液裡頭。
因為武術世家的緣故,從小就在父親身旁學會製作獅頭,只是兒時對傳統民俗的觀念非常模糊,自己也沒有太多興趣,直到當完兵後再次跟著師傅學習,心裡才莫名浮現出「或許獅頭將會使我出名」的念頭。
從24歲的那年開始創作,至今已過了四十個年頭。生平擁有的第一尊獅頭就是教拳法的師傅所贈送,那是尊被香燻黑的傳統台灣獅頭,直到現在都還擺放在館內,黃大哥為此還特地寫了一篇「萬獅之母」,以感念「師恩一線牽,造就百變獅王入痴顛」的提攜。
傳統不是束縛 而是藝術創作的根基
甫踏進博物館大門,任誰都會被眼前威嚇的巨型獅頭所震懾住,其氣勢凌人,是傳統獅頭獨特的魅力。牆面上掛滿了大大小小形式不一的獅頭,不同於印象中傳統的台灣獅,傳統台灣獅頭像是鬼面具般,較為死板,但黃大哥的創作威而不怒、猛而不暴,身上還點綴著各種美麗的色澤,深深吸引著我們的目光。
心思細膩的黃大哥說,這一切的顛覆傳統皆始於一位小女孩的眼淚。他說傳統台灣獅頭有它制式的規格,表現手法具有威嚇作用,有時像是一張人面的鬼面具,而這舞龍舞獅的歷史,已在中華文化中流傳了一千餘年,是民間遊藝與體育活動的制式項目,形式鮮少有變化。
某次,遠方好友帶著孩子到長濱拜訪他,小孩子趁不注意時溜到地下室玩耍,結果過沒多久便大哭著直說地下室有好多鬼,小孩害怕的神情讓黃大哥頓時意識到,原來這幾年來一直製作著如鬼像般的面具,於是他開始嘗試改變傳統。
「我不願受到傳統規範的束縛,所以創作的獅頭較為『脫體』,本身即具有豐富的生命力,掛在牆上既可愛也很是霸氣。」率性而為的他,如此說著。
突破傳統,只為跳脫出自我風格,黃俊然的獅頭既可舞弄、表演,亦能展示。作品內涵以「龍」、「虎」、「獅」、「豹」、「麒麟」等五獸,創作出空前絕後的「獨角麒麟獅」、「獨角麒麟豹」、「虎頭獅有鬃毛」、「龍頭獅」等四大系列的綜合形體藝術,形態像獅又不像獅,亦就是獅。但這一改,卻被老師傅認為違背古法。本是學台灣獅,怎會作品卻呈現如虎、豹般的容貌,不合規矩。黃大哥聽了師傅的批評,不但不難過,反而感到很開心,因為他正是想要創造出這樣獨一無二的作品。
傳統僵化的獅頭,透過他的雙手逐漸變得靈活生動。因齒模師的本業使然,他將獅頭加了人型牙齒、巨大牙床與貓科動物的嘴唇,不僅相當擬人化,看起來更加立體,充滿著神秘、原始、靈動的生命力。
熱愛創作 造就一切的不妥協
準備開始創作前,得先取得長濱鄉山上的白土礦,才能進行泥土塑型的步驟。取土前,黃大哥會帶著三牲四果向土地公拜拜借土,民俗上,聖土絕不能被人踩過,更不能被女子跨過,才能具有避邪作用。
取回泥土後,得清洗、過篩、去除碎石,再放入尼龍毛線,讓泥土乾了不會龜裂,再開始泥塑堆疊出獅頭的模樣。一尊獅頭得從額頭、鼻子、下巴,連成一條中線,再用一層層的棉布與牛皮紙反覆地加強結構,牛皮紙得裁切細緻,一小塊、一小塊地貼,貼完了牛皮紙再覆上一層綿布,才不會產生氣泡間隙,每座獅頭最少得要九層以上的工序。等整體風乾後,再把泥土挖掉、經過汽車烤漆,最後再用油畫顏料細緻地著色後,才算完成。
獅頭有大有小,依照功能而定,小的可以舞弄,而大隻的通常都是擺飾用,而且大獅頭的空間大,可以表現舌頭,若舌頭倒鉤代表貪婪,適合生意擺放,意味著大小通吃;若是嘴裡含珠,則表示君無戲言,像黃大哥贈予總統府的那座獅頭便是如此。
若是一尊2~300斤的大型獅頭,製作時還得用爬上梯子來回觀察,稱土模還沒乾時得趕快修改成形,否則可是前功盡棄。光是牛皮紙跟棉布至少要40層,自然陰乾到動手上色,完成品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時間,非常費時費工,除非有極大的熱情,否則很難會支持下去。
以獅王成名 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力量
早期農業社會中所有廟會與慶典的舞龍舞獅,在進入工商業社會的那一刻後,慢慢失去舞台。製作獅頭的工藝技巧、方法幾乎停滯在民國五十年代,而經過四十多年後,獅頭藝術的文化,竟從台東縣這塊小小土地上吹起革命號角,發動者還是一名齒模師。
問他創作獅頭是如此繁複又費工,若只是單純興趣,如何能維持近40年的熱情不減?他笑笑的說:「對於任何事,人若不想做,可以找一百個理由,但若是真心想做的事,就一定會有時間,一切的成就都是累積而來。」
與獅王談了許久後發現,外表兇悍、霸氣的他,其實相當感性,口中一首首的台語詩句,道出他的生命哲學。從大自然裡找尋生活倫理,每天用生命投入製作熱愛的藝術,日以繼夜,不眠不休。
訪談的過程中,他不斷提到家人。對他而言,「家,是一處不講道理,只講愛的地方。」無論是妻子的鼓勵或是兒女的驕傲,那些所有支持與心疼,就是陪伴黃俊然走過這些年創作生涯的最大力量。
獅王博物館
地址:台東市興安路一段37號
參觀預約電話:0910-521-801 黃俊然老師
獅王黃俊然‧台東人的故事|台東製造(FB粉絲專頁)
留言列表